當智能化汽車成為現實,汽車的功能已從單純的代步工具進化為移動的生活空間。在這個變革浪潮中,長城汽車 —— 曾經的燃油車時代王者,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自我覺醒。這場覺醒不僅關乎技術迭代,更涉及品牌基因的重構:從 “以駕駛樂趣為情懷” 到 “以用戶場景為核心”,從 “制造產品” 到 “創造生態”,長城汽車的轉型之路,折射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時代的破局智慧。
技術覺醒:從 “性能至上” 到 “場景賦能”
長城汽車的技術轉型,本質上是對用戶需求的重新理解。在燃油車時代,其以 “動力強勁”“越野性能” 為核心賣點,但在新能源時代,這些標簽逐漸被 “更省、更遠、更安全” 的技術普惠所取代。
Hi4 混動技術的突破,正是這種覺醒的標志。Hi4-G 超級混動系統以 “三擎八擋十模” 為核心,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全工況高效運行,不僅讓重卡油耗降低 15%-25%,更將混動技術從城市通勤拓展到干線物流、越野探險等全場景。這種技術布局打破了 “混動 = 省油” 的固有認知,將動力性能與場景需求深度綁定。例如,坦克 500 Hi4-Z 搭載 59.09kWh 大電池包,WLTC 純電續航達 200 公里,在硬派越野領域樹立了新能源標桿。
在智能化領域,長城汽車構建的 “全域 AI 知識體系” 更是顛覆了傳統車企的技術邏輯。通過 RAG 知識架構平臺和大模型中樞平臺,長城汽車實現了從研發到用戶體驗的全鏈路 AI 賦能。例如,Coffee Pilot Ultra 智駕系統無需高精地圖即可實現全場景 NOA,魏建軍親自駕駛藍山智駕版在重慶 8D 城市道路的直播測試,正是對技術自信的最好詮釋。這種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駕駛安全性,更將汽車從 “駕駛工具” 升級為 “智能伙伴”。
產品覺醒:從 “品類創新” 到 “生態重構”
長城汽車的產品矩陣調整,展現了其對用戶生活場景的精準洞察。傳統燃油車時代,哈弗 H6、坦克 300 等車型憑借單一品類統治市場;但在新能源時代,長城汽車正通過 “場景化產品” 重構競爭格局。
魏牌藍山智駕版的推出,標志著長城汽車對高端家庭用戶的深度理解。這款車不僅搭載 1.5T+DHT+P4 動力總成,實現 4.9 秒零百加速,更通過六座布局、車載冰箱、后排娛樂屏等配置,打造 “移動的家庭客廳”。其 Coffee OS 3.1 系統支持多模態語音交互和華為 HiCar 互聯,將智能座艙與用戶生活場景無縫銜接。這種 “技術 + 場景” 的雙重突破,使其在 30 萬元以上新能源 SUV 市場月銷破萬,市占率超 15%。
在細分市場,長城汽車同樣展現出創新力。歐拉品牌推出 “女性專屬服務包”,通過免費道路救援、專屬保險方案強化 “更愛女人” 的標簽,盡管面臨銷量下滑,但朋克貓復古版等新品的推出,正在嘗試拓展男性用戶群體。長城皮卡則在新能源領域試水,山海炮 EV 續航 500km,金剛炮混動版綜合油耗 2.5L/100km,既鞏固了傳統優勢,又探索了新能源可能性。
營銷覺醒:從 “功能灌輸” 到 “情感共鳴”
傳統車企的營銷往往聚焦于產品參數,但長城汽車的轉型之路,正將營銷重心轉向用戶情感價值的創造。
直營模式的探索是這種覺醒的重要體現。2024 年啟動的 “長城智選” 直營品牌,通過 33 家直營店和 200 家零售中心,構建 “品牌一致性、服務一致性、運營一致性” 的體驗體系。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高端車型的品牌溢價,更通過用戶社區活動、車輛交付儀式等,將購車過程轉化為情感體驗。例如,魏牌藍山智駕版通過視頻號達人傳播,邀請財經、科技、生活類達人在真實場景中演示智能駕駛技術,使內容播放量提升 4 倍,用戶信任度顯著增強。
在全球化營銷中,長城汽車同樣注重文化共鳴。坦克品牌在中東、澳洲舉辦 “坦客聯盟” 活動,將越野文化與當地用戶的冒險精神結合;哈弗 H9 柴油版在南美市場的推出,則通過本地化生產降低成本,強化 “可靠伙伴” 形象。這種 “技術出海” 與 “文化出海” 的雙重策略,使其 2024 年海外銷量同比增長 44.61%,高端車型占比提升至 30%。
戰略覺醒:從 “規模擴張” 到 “價值深耕”
長城汽車的轉型,本質上是對 “有質量增長” 的追求。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價格戰,其選擇以技術壁壘和品牌溢價突圍,而非簡單的銷量堆積。
研發投入的長期主義是這種戰略的基石。2023 年研發投入超 110 億元,2024 年繼續保持高位,2.5 萬名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聚焦智能新能源、氫能等前沿領域。這種投入換來了技術成果的爆發:Hi4 技術家族覆蓋全場景,Coffee Pilot Ultra 智駕系統實現行業領先,紫荊 M100 車規級芯片完成研發。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,更構建了差異化的護城河。
高端化與全球化的雙輪驅動則是戰略落地的關鍵。2024 年,長城汽車 20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同比增長 37.13%,凈利潤達 126.92 億元,同比增長 80.76%。在海外市場,其通過泰國、巴西工廠的本地化生產,實現了 “整車制造 + 供應鏈體系” 的生態出海,2025 年目標海外銷量占比提升至 40%。這種 “高端化提升利潤、全球化擴大規模” 的策略,使其在行業內卷中保持盈利增長。
挑戰與未來:在自我否定中重構競爭力
盡管轉型成效顯著,長城汽車仍面臨多重挑戰:新能源滲透率 25.7% 仍低于行業均值,歐拉、沙龍等品牌銷量下滑,高端車型過度依賴單一產品(如藍山占魏牌銷量 60%)。此外,比亞迪、特斯拉等競品的技術突破(如比亞迪超快充系統)和全球化布局,進一步擠壓市場空間。
未來的破局點在于技術開源與生態共建。長城汽車已宣布 Hi4 技術開源,計劃將其打造成全球標準;與華為、火山引擎等企業的合作,則加速了智能座艙和數字化營銷的落地。同時,其 “光伏 + 儲能 + 氫能” 的能源體系布局,為碳中和目標提供了底層支撐。這些舉措表明,長城汽車正從 “汽車制造商” 向 “出行生態服務商” 進化。
結語:覺醒者的長征
長城汽車的新能源轉型,是一場自我否定與重構的長征。它不僅需要技術突破、產品創新和營銷變革,更需要打破燃油車時代的思維定式,將 “用戶需求” 而非 “技術情懷” 置于戰略核心。當 Hi4 技術普惠全場景,當智能駕駛融入生活場景,當全球化布局深化價值創造,長城汽車正在證明:傳統車企的轉型,不是對過去的背叛,而是對未來的覺醒。這種覺醒,或將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,為全球車企提供 “傳統品牌新生” 的中國方案。